近年来,霍邱县紧盯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新任务、新要求,坚持把党员教育工作作为基层党建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来抓,讲好“理论必修课”“能力提升课”和“实践服务课”,推动全县党员教育工作提档升级。
讲好“理论必修课”,让党员站得高,厚植信念之基。发挥县委党校主阵地和乡镇党校兜底培训作用,构建“县级重点训、乡镇兜底训、村(社区)日常训”系统化教育培训体系,紧密围绕重点内容,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必修课”,突出政治性、引领性、规范性。创新推行“点单-下单-接单”教学模式,党员按需“点单”,组织及时“下单”,党校精心“接单”,通过业务培训、经验分享、案例研讨、观摩交流等多元化形式,实现理论学习与党员实际工作的深度融合,确保党员教育培训易学、能用、有效。坚持需求导向与效果导向并重,推动党员教育向基层延伸,打破传统室内教学局限,将课堂拓展至企业车间、田间地头等生产一线,充分发挥“老党员”“老教师”“志愿者”等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创新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传递党的声音,让理论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易接受。近年来,为基层党员群众带来演讲《凝聚奋斗力量 谱写时代华章》、小品《村规民约》等文艺作品,受众3000余人次。
讲好“能力提升课”,让党员学得深,锤炼干事本领。聚焦需求精准施教,构建靶向赋能体系。坚持“缺什么补什么、什么不懂就教什么”,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结合水稻、小龙虾养殖等主导产业特点,邀请当地种植养殖大户、农技专业人员为农村党员开展“田间课堂”,通过“案例教学+实操演练”方式,手把手传授病虫害防治、品种改良等实用技术。组织党员赴现代农业产业园、家庭农场等示范基地开展沉浸式学习,形成“学技术、看现场、问专家”的立体化教育培训格局。坚持分类指导,重点开展专题培训。针对县域内农村党员基数大、需求多的现状,利用农村农闲和外出务工党员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立足各乡镇资源特色,围绕政治理论、党纪党史、形势政策、知识技能等多个方面开展集中培训工作,确保参训农村党员学有所获。目前,已为广大农村党员群众推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农村电子商务》等专题课程。深化乡贤回归工程,激活发展内生动力。建立“支委委员+流动党员”联络沟通机制,利用每年国庆、春节等节假日,组织召开“归雁座谈会”“返乡党员集中培训班”等活动,通过返乡党员“现身说法”,带头引导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乡贤回乡投资创业,形成“培育一人、带动一片”的雁阵效应。
讲好“实践服务课”,让党员干得实,凝聚发展力量。建立“支部统筹、党员示范、群众参与”服务矩阵,精细化网格管理,由村(社区)党支部牵头收集汇总群众需求,坚持“小事党员马上办、大事网格协调办”原则,鼓励广大党员运用日常学用知识技能,开展便民助民、文明劝导、平安创建、认领“微心愿”等服务,营造“先进带后进、党内带党外、党员带全员”良好氛围。注重分层分类,深化“双向赋能”服务机制,推动党员教育与实践服务有机融合。在城区层面,推行党员志愿服务积分制管理,将参与环境整治、政策宣传等服务时长纳入党员考评体系。在农村层面,创新“党员中心户”包片联户制度,通过鼓励党员示范户先行先做,带动周边群众主动参与产业发展、环境治理等工作中来。推出“民生项目认领清单”,组织党员认领道路修缮、路灯安装、沟渠清淤等项,切实推动“民生账单”转化为群众“幸福清单”。拓展远程教育功能,构建“云端课堂+实景教学”并行教学模式,通过“菜单式”“订单式”“交互式”直播,先后举办“莲”动西湖 “荷”你相约、“书记话振兴”、选派第一书记“擂台比武”“‘蓼’动你我 皖美直播”电商大赛等系列直播大讲堂活动,全方位展现工作成效,传授好经验好办法,累计观看和互动的党员群众达11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