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霍邱县针对流动党员多、分布范围广、管理难度大等特点,积极探索建立“组织共建、服务共管、成果共享”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确保在外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离村不离党、在外不忘乡”,让流动党员“有家有为”。
组织共建,夯实流动堡垒。把找到流动党员特别是流入党员作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驻外流动党员服务阵地为单位,常态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建立流动台账,建档立册,全面掌握流出党员数量、流向、分布、从事职业等,做到底子清、情况明,通过电话问、微信访、上门看等方式,对在外流动党员进行摸排,按照月收集、季更新的信息采集制度,2024年以来,已累计为4000余名长期在外地的流动党员建立个人信息台账。按照“统一运作、区域设点、县审镇管”原则,依托在外商会、行业协会、驻外招商联络处等平台,联合当地党组织成立上海、浙江9个流动党组织,为流动党员提供报到指引、政策咨询、维权保障等服务,向流动党员征集微心愿,帮助解决创业、办证、子女入学等问题,确保流动党员“有家可依”。同时运用系统信息督查功能,及时跟踪提醒,确保流入党员信息流转顺畅。
服务共管,打通互动桥梁。把凝聚流动党员作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开展针对性服务,全面推进流动党员纳管工作。建立流动党员“双联”制度,明确流动党员联系人,在流出地党支部联系流动党员基础上,驻外流动党员服务阵地依据所在地流动党员工作、生活情况进一步划分流动党员管理网格,安排63名流动党组织成员担任“网格联络员”,采取“一对一”和“一对多”的方式加强流动党员联系与管理,每月至少联系1次,2024年累计联系流动党员6000多人次。协调流入地党群服务中心,联合打造流动党员活动阵地,常态开展理论学习、参观红色基地、瞻仰革命先烈等,确保流动党员学习有载体、活动有阵地。截至目前,开展流动党员教育培训32场次,培训流动党员1.6万人次。联合当地有关部门共同搭建“流动党员服务站”“纠纷调解室”“法律援助室”等各类协商议事平台18个,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10项服务,帮助皖籍新居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800多个,介绍务工470多人。
成果共享,凝聚发展合力。把推动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核心目标,结合基层党建、社区治理、服务群众等实际,创新工作载体,让流动党员“流而有为”。注重发挥流动党组织“牵线搭桥”作用,团结两地发展力量,大力开展带劳动力外出务工、带人才技术回乡为主的“双向双带”行动,2024年依托流动党组织开展招商活动10场,走访在外皖籍企业121家,组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30多场,促成3家企业回乡落户。坚持“双向服务”模式,引导流动党员结合个人技能特长,主动参与两地助困纾难、志愿服务、社会公益等活动,2024年全年累计开展公益活动50余场次。发挥流动党员眼界宽、见识广、思维活、技能强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村流动党员返乡就业创业,对有意向参与家乡建设的在外党员,择优纳入村“两委”后备力量,先后将48名“有意愿、有能力”的流动党员,作为村级后备力量重点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