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镇:“小板凳”架起党群“连心桥”
“小板凳”解决共性问题。同坐“小板凳”共商村里事。河口镇依托“板凳会”,拓宽群众意见收集渠道,从源头化解共性问题。“人现在住得舒服了,但车子没地点放啊!”河口镇艾井村行蓄洪区安置小区广场上一群群众围坐着唠着嗑,党支部书记黄宗文一边听一边在“群众提”的小本子上记录。移民迁建后,群众住上了“小别墅”,可接送孩子的电瓶车却没有固定地方存放,随意停放,不仅影响村容村貌,也给村民出行带来安全隐患。群众有需求干部马上办。听取意见后,艾井村“两委”成员立即行动,实地查看规划停车位置,搭建集中式停车棚,优化小区群众出行环境,让美丽乡村更加整洁有序。
“小板凳”化解民生诉求。深入开展“有问题您说话”活动。村“两委”干部与群众围坐在小板凳前,通过面对面交谈、一对一解答,对个性问题进行“对症下药”。河口镇河口村大郢组70多岁的张大妈,因主干道路面硬化抬高,导致无法进入自家菜园,村干部们了解情况后迅速安排人员为其修建了一条缓坡进入菜地。河口镇艾井村五保住户房屋门因建造时间久远,破损严重,不仅影响美观,同时存在安全隐患,艾井村干部得知情况后,及时为五保户更换了房门,保障了老人生命财产安全。
“小板凳”助力陌邻友好。“小板凳坐拢来,什么事情都好商量。”面对群众矛盾纠纷,河口镇村干部主动出击,化身“和事佬”,与群众“拉家常”,化解邻里纠纷,形成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疑事化解到户、矛盾不上交的工作格局。河口镇柏树林村村民刘其发因稻田用水问题与邻居有了小矛盾,村干部们听闻后,带着小板凳来到了田间地头,详细询问情况,耐心做好双方思想工作,提出合理解决方案,最终双方握手言和,纷纷向对方表达了歉意。
搭建停车棚、坡道改缓、调解群众纠纷,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都是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河口镇党委以“板凳会”的形式,架起一座座党群连心桥,打通干群关系最后一米。
潘集镇:“三聚焦”推动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聚焦问题短板,强化建章立制。各村党支部对照重点整顿的“五种人”,对村“两委”成员进行精准画像,按照一人一档,建立四项清单。通过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互相帮等方式,共查摆班子问题105条,村干部问题258条。截至目前,已整改班子问题45条、村干部问题103条。制定实施《村干部月考评制度(试行)》《村干部考勤打卡制度(试行)》,进一步量化细化村干部考核指标,切实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孬一个样的问题,激发村干部为民办事的热情。
聚焦能力提升,强化教育培训。3月11日至13日,以“学业务、提能力、推工作”为出发点,举办全体村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围绕“干什么、怎么干”,邀请市委党校、县委组织部、县纪委监委、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业务骨干,对新一届村“两委”成员、乡村振兴专干、见习村干部进行培训。用好清华大学云课堂、学习强国APP等线上教育培训平台,组织村干部随时、随地接受优质资源的学习培训,把村干部学习情况纳入考核考察内容,作为村干部年度评优的重要依据。
聚焦村情民意,强化作风改进。扎实开展“开门一件事”活动,由驻村点长、村党支部书记带头,进组入户召开“板凳会”,广泛收集群众意见诉求。截至目前,收集各类问题建议245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165件。
高塘镇:“三个坚持”推进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坚持边查边改。镇党委组建工作专班指导各村以自己查、上级点、群众提、互相帮的形式查办问题,建立动态整改清单,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整改问题,杜绝等一等、看一看、想一想的消极思维,坚持边查边改,争取轻装上阵。全镇88名村干部已查找问题153条,完成整改80条,正在整改73条。
坚持典型教育。在村“两委”成员中持续开展正反面典型教育,以正面典型案例引导村干部学习先进、奋勇赶超,以反面典型案例警示村干部守住底线,时刻保持警醒。学习的正反典型案例均为村干部日常身边接触的人和事,对村干部触动极大,效果明显。
坚持深入群众。全镇村“两委”成员走访群众8000余户,为群众解决各类诉求60余件,现场办理实事小事700余件,听取群众意见建议100余条,赢得广大群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