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霍邱先锋网!联系电话:0564-2717565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岔路镇:小积分大能量“兑”出乡村治理新气象

发布日期:2025-11-14   作者:岔路镇    来源:岔路镇    阅读: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霍邱县岔路镇元圩村创新性地将基层党建与信用体系建设相结合,通过设立信用超市,探索出一条“党建+信用”的乡村治理新路径。这一模式通过积分制管理将村民的日常行为量化,使诚信体系建设具象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党员带头,群众有劲头村里的信用超市能办得红火,关键是党支部把舵定向。村里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挂帅的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村“两委”干部和党员代表全员参与,形成了一张覆盖全村的信用管理网络。在元圩村,每个党员都是信用建设的“排头兵”。他们不仅自己要积极参与村里事务,还要带动周边群众一起行动。村里给党员设岗定责,有的负责政策宣传,有的负责环境卫生监督,有的协调邻里关系。每个月,党员们都会穿上红马甲,带头打扫村里卫生、看望孤寡老人。他们的积分情况还会在村务公开栏里“晒一晒”,让群众一眼就能看出谁在真正发挥模范作用

小积分换出大变化。信用超市最吸引人的,就是那套看得见、摸得着的积分制度。元圩村把村民的日常行为细化成一条条具体的积分规则:参加志愿服务加1分,庭院卫生达标加1分,被评为“美丽庭院”加3分,帮助调解邻里纠纷加2分,甚至子女考上大学也能加积分。反之,环境卫生不达标、散布不实信息等行为则会扣分。信用超市的货架上,洗衣液、酱油、面粉等日常用品一应俱全,每件商品下面标注的不是价格,而是积分值。村民通过参与村级事务积攒的信用积分,可以定期到这里兑换生活物品“前段时间我积分攒的不少,来换桶洗衣液。以前村里活动没人愿来,现在赚积分得实惠,大家都抢着干!”村民的话道出了新变化。在元圩村,“积分当钱花”已成村民生活新风尚。

村里事变成家家事。信用超市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村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以前,村里组织环境卫生整治,总是那么几个干部和党员在忙活,普通村民参与度不高。现在不一样了,每逢村里有活动,大喇叭一响,村民们都抢着报名。因为参与就能赚积分,积分就能当钱花。信用超市的设立大大激发了广大村民参与村级治理的积极性,村民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庭院打扫等工作。元圩村还借鉴了“信用+网格”的做法,将全村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网格长既负责收集民情民意,又兼任信用信息采集员,及时了解网格内村民的信用情况。这种管理模式变村民“需求清单”为“幸福账单”,激励村民积极参与信用管理。

“管治”到“善治”。实践表明,信用超市不只是一个物品交换场所,更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平台。它通过信用体系建设与乡村治理的深度融合,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治理新格局。这种模式破解了以往“干部干,群众看”的工作难题,调动了村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切实推动乡村治理由“他治”变“自治”。小小的信用超市,正以其独特的方式,悄然改变着乡村治理的生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未来,元圩村计划进一步丰富信用积分的应用场景,让“信用+”渗透到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能不久的将来,村民凭信用积分不仅可以兑换物品,还能在就医、就业、创业等方面享受更多便利,真正实现“信用有用、信用有价、信用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