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级分站:
您好,欢迎您访问霍邱先锋网!联系电话:0564-2717565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党建红”点亮“信用蓝” 共绘乡村幸福景

发布日期:2025-10-30   作者:岔路镇    来源:岔路镇    阅读:
   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是新时代农村工作的重大创新,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它以其“党建强、信用好、产业兴、治理优”的鲜明特质,成为连接党组织与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以“小切口”破解“大难题”,以“信用分”激发“新动能”,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正以蓬勃生机在广袤乡村扎根生长,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与诚信力量。

       以“小切口”破题,让信用建设“实”起来。传统的农村金融服务往往面临农户信用信息缺失、有效抵押物不足等瓶颈,导致金融活水难以精准滴灌至田间地头。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的核心优势在于对“路径”的创新探索,它将宏大的乡村振兴战略细化为可操作的“信用积分”,通过组织化、制度化、场景化的体系设计,打破信息壁垒与融资障碍,让信用价值真正“实”起来。这些“小切口”如同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将诚信意识精准植入农户心中。“小”在评价单元,让信用“评”起来。信用村建设彻底跳出单一经济指标评价的局限,将评议范围扩展到更贴近乡村实际的多元维度。无论是乡风文明的正负面清单、邻里互助的日常行为,还是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程度,都被量化为具体的信用积分,让原本抽象的信用变得可知可感。评价机制更显精细,通过“一户一档、一户一评”的精准画像、“正面清单、负面清单、一票否决清单”的立体考核,形成了科学全面的信用评价体系,让信用评定有据可依、公正透明。“小”在应用场景,让信用“活”起来。相较于传统授信的单一金融应用,信用村建设以“信用+”拓展“大视野”,每个应用场景都精准对接农户的生产生活需求。从积分兑换物品的“美德银行”、优先办理政务的“绿色通道”,到提供利率优惠的“信贷支持”,信用价值渗透到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激发了村民珍惜信用、积累信用的内在动力。 
       以“大治理”赋能,让乡村发展“强”起来。 信用村建设虽以“信用”为名,但承载的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格局”。它以信用建设促进有效治理,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和成果共享,引导乡村走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康庄大道,让乡村振兴真正具备坚实根基和持续动能。融入中心工作,提升治理效能。信用村建设始终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聚焦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和发展需要。它将信用评价与乡风文明评议、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重点工作紧密挂钩,用信用杠杆撬动村民从“推着干”向“比着干”“争着干”转变。它注重将信用建设成果转化为治理实效,例如在评先评优、发展党员等方面优先考虑信用户,树立“守信受益”的鲜明导向,构建了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乡村信用环境,提升了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和治理水平。聚焦产业振兴,注入金融活水。信用村建设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目标,着力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集体经济组织的融资难题。通过“党建+信用+金融”等模式,金融机构根据信用评级结果,为信用户、信用村提供便捷高效的信贷支持,这实现了“信息生信用、信用变资源、资源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以“零距离”服务,让党群关系“暖”起来。信用村建设的生命力在于“惠民生”“聚民心”,它打破了传统农村金融服务“门槛高、距离远”的壁垒,以“零距离”的贴心服务,拉近党组织与农民群众的情感距离,真正实现组织意图与群众需求的同频共振。贴近农民需求,优化服务供给。信用村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紧密结合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和急难愁盼问题。各地积极探索“结果运用清单”,在出行、医疗、政务办理等方面为信用户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和优惠,如发放“信用公交卡”、医疗费用优惠、政务服务优先等,让农民切身感受到守信带来的价值。创新参与机制,激发内生动力。信用村建设注重农民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通过建立乡风文明评议小组、创新积分兑换机制、鼓励村民参与民主评议等多种形式,搭建群众参与治理、共享成果的平台。在信用村建设过程中,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评议、监督,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生动局面,增强了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使信用建设从“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凝聚了共建美好乡村的强大合力。
       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这一创新实践正在广袤乡村描绘出一幅组织强、信用好、产业兴、治理优、百姓富的生动图景。它通过激活信用这一“无形资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展现了新时代党建引领下乡村发展的无限活力与光明前景。